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关系分析CSCD
引用本文:刘文,余天彬,王猛,代力,黄细超,董继红.四川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关系分析CSCD[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23(3):118-126.
作者姓名:刘文  余天彬  王猛  代力  黄细超  董继红
作者单位:1.四川省综合地质调查研究所(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610081;2.宜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644000;
基金项目:四川省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识别监测(2022年)及高分遥感应用服务项目(N5100012022001470)。
摘    要:针对宜宾市地质灾害数量大、类型多、分布不均等问题,以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耦合关系为切入点,在资料搜集、遥感解译、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控制效应,可为宜宾市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分区部署提供科学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宜宾市地质灾害隐患与地层岩性关系密切,滑坡(含不稳定斜坡)、崩塌、地面塌陷在软硬相间的块状-层状碎屑岩岩组中广泛分布,较坚硬层状-块状碳酸盐岩岩组与软硬相间碎屑岩岩组的过渡部位亦有利于崩塌的发育,泥石流则分布在易被风化、可提供丰富物源的岩组中。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地质灾害隐患的整体分布,主要表现为褶皱、断层走向与地质灾害隐患整体展布具有一致性。对于不同的局部构造环境,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程度明显不同,在褶皱构造中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距褶皱核部2 km以外的区域,距离褶皱核部越远,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在断层构造中距断层面越近地质灾害隐患点密度越大,距离在1 km以内断层对地质灾害隐患的控制效应尤为明显。大致以高县凤滩村—江安县和平村为界,研究区北部应重点关注滑坡(含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隐患,建议采取群测群防的防治措施,南部应重点关注崩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隐患,建议采取专业监测、搬迁避让的防治措施。

关 键 词:地质灾害  地层岩性  地质构造  宜宾市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