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815℃灰化前后淮北煤中矿物质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郑刘根,陈园平,刘桂建,CHOU Chen-lin.815℃灰化前后淮北煤中矿物质变化特征[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3,32(1):106-112.
作者姓名:郑刘根  陈园平  刘桂建  CHOU Chen-lin
作者单位:1. 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3. Illinois State Geological Survey(Emeritus), Champaign, IL 61820, USA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C10B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100332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08085ME66);安徽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KJ2012A022);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攻关项目(HKKY-JT-JS2012);安徽大学引进高智人才资助项目(32030021)
摘    要:以淮北煤田二叠纪5、4煤层15个煤样品为研究对象,对样品在815℃下进行灰化,并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煤灰中成分进行测定,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原煤以及灰化后的样品中矿物质成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中矿物质种类及影响煤中矿物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煤中矿物质在815℃灰化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中矿物质种类受多种因素影响,灰化过程中矿物质的种类、含量会发生改变,且部分矿物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变化,重新组合,形成相对较稳定的新矿物,从而为今后煤灰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论据.

关 键 词:淮北煤  灰化  矿物质
收稿时间:2012/9/29 0:00:00
修稿时间:2012/1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