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不对称径向逆冲:多时空尺度变形速率的启示
引用本文:葛进,石许华,陈汉林,林秀斌,杨蓉,魏晓椿,吴运鹏,李丰,程晓敢,章凤奇,安凯旋,徐曦.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不对称径向逆冲:多时空尺度变形速率的启示[J].第四纪研究,2022(3):673-691.
作者姓名:葛进  石许华  陈汉林  林秀斌  杨蓉  魏晓椿  吴运鹏  李丰  程晓敢  章凤奇  安凯旋  徐曦
作者单位:1. 浙江省地学大数据与地球深部资源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 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3. 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20104003、41941016、41972227、41972214、42002219和41902204);;浙江省钱江人才D类计划项目(批准号:QJD1902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批准号:2021XZZX005)共同资助;
摘    要:帕米尔弧形构造带作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带变形最为强烈的地区之一,该构造带前缘发育了一系列呈弧形形态展布的活动断裂系;其向北突出的弧形形态的形成是数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但关于该弧形形态的形成时间、形成机制以及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演化过程仍存在很大的争议。沿弧形构造带发育的活动断裂系运动学的时空变化是揭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以来形成演化过程的重要窗口,但是鲜有对这些构造的多时空尺度的系统性研究。文章根据这些沿弧形构造不同的构造样式,重点总结了主要活动构造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变形速率,并分析这些构造沿帕米尔弧形前缘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晚第四纪以来,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前缘的构造变形速率基本保持稳定,且前缘主要的逆冲和走滑运动呈现强烈的不对称特征。我们认为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模式基本保持一致,主要表现为不对称径向逆冲的运动学模式,这一运动学模式的形成可能受控于帕米尔边界条件的差异。

关 键 词: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构造变形  多时空尺度  动力学模式  不对称径向逆冲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