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昆仑那更银矿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及S-Pb同位素特征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陈静.东昆仑那更银矿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及S-Pb同位素特征北大核心CSCD[J].矿物岩石,2022(1):23-32.
作者姓名:陈静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862011,东昆仑东段地区那更康切尔沟独立银矿成因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引进计划;
摘    要: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以下简称那更银矿)是东昆仑造山带乃至青海省内唯一的独立银矿,该矿床的勘查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科学意义。本次研究在较为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对那更康切尔沟独立银矿进行了黄铁矿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硫同位素以及鄂拉山组流纹岩的铅同位素研究。PyⅠ世代黄铁矿自形程度较好,微量元素组成以富Co,Ni,Cu,贫As,Sb,Ag为特征,PyⅡ世代黄铁矿自形程度差,与毒砂共生,为低温热液的产物,As和Ag含量显著增加说明其处于主要成矿阶段,该世代黄铁矿Co/Ni平均值为1.20,暗示其类型为热液脉型。硫同位素分析显示,矿区内硫化物总体δ^(34)S值变化范围为-6.1‰~3.9‰,平均-1.79‰,表明还原硫主要来自岩浆作用;鄂拉山组流纹岩全岩铅同位素^(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8.30,15.63和38.52,与矿石铅三者平均值(18.34,15.65和38.60)非常相似,表明那更银矿铅源可能来自鄂拉山组火山岩。结合那更银矿床整体表现出构造控矿、脉状矿化、中低温流体的成矿特点,说明矿床成因为(中)低温热液脉型。

关 键 词: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  S-Pb同位素  那更银矿  矿床成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