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盆梁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及成矿指示
引用本文:葛战林,顾雪祥,章永梅,郑艳荣,刘明,郝迪,王元伟.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金盆梁金矿床载金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及成矿指示[J].西北地质,2023(5):278-293.
作者姓名:葛战林  顾雪祥  章永梅  郑艳荣  刘明  郝迪  王元伟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疆西天山北缘晚古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铁多金属成矿与岩浆-热液作用过程”(42130804);;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东秦岭高岭沟-五里川一带锑金矿产调查评价”(ZD20220306);;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23-JC-QN-0284)联合资助;
摘    要:金盆梁金矿床位于南秦岭柞水-山阳金多金属矿集区北部,矿体呈近东西向赋存于上泥盆统桐峪寺组的沉积建造中,受左行韧性断层控制。关于矿石矿物学与金成矿过程尚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岩矿相学鉴定、背散射电子图像(BSE)、能谱(EDS)及电子探针分析(EPMA)等方法,查明矿石组构与载金硫化物毒砂、黄铁矿、辉锑矿及白铁矿的矿物学特征,探讨金的赋存状态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初步厘定矿床成因类型。结果显示,热液成矿期的金矿化以微细浸染型为主,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硅化(Ⅰ)、石英-辉锑矿-白铁矿±锑氧化物(Ⅱ)及方解石-石英(Ⅲ)3个阶段。不同载金硫化物的“不可见金”赋存状态差异显著,由毒砂的晶格金Au+,到早世代黄铁矿(Py-1)的晶格金Au+-纳米金Au0,至晚世代黄铁矿(Py-2)和白铁矿的纳米金Au0。金属矿物组合由毒砂-黄铁矿至辉锑矿-白铁矿,成矿流体由较高温的相对自然金不饱和状态,逐渐演化为相对低温的自然金饱和状态。金盆梁金矿床形成于较高硫逸度的中高温、中浅成环境,属于卡林型金矿床。

关 键 词:金的赋存状态  毒砂地质温度计  电子探针  载金硫化物  金盆梁  南秦岭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