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波兰卢宾-格沃古夫砂页岩型铜矿床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李 运,赵元艺,黄道袤,卢 伟,常玉虎,曹 冲.波兰卢宾-格沃古夫砂页岩型铜矿床研究进展[J].地质通报,2015,34(6):1192-1202.
作者姓名:李 运  赵元艺  黄道袤  卢 伟  常玉虎  曹 冲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编号:1212011120326)和中央地勘基金项目(编号:[2011]D3-09)
摘    要: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卢宾—格沃古夫砂页岩型铜矿,在波兰甚至整个欧洲的铜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矿床长约45km,宽约15km,厚几十厘米到20m,矿石储量15×108t,品位1%~3%,总含铜量约5000×104t,Ag、PGE等贵金属元素含量丰富。波兰砂页岩铜矿为火山-沉积型低温热液矿床,来自于苏德台盆地二叠纪早期赤底统上部地层和二叠纪中期蔡希斯坦统底部地层的矿质,在盆地中形成含矿卤水,由于温度和压力差异,产生双向对流,导致矿质沉淀,在二叠纪晚期富集成超大型矿床。就整个波兰—德国铜矿带而言,德国曼斯费尔德(Mansfield)砂页岩铜矿床与波兰砂页岩铜矿床赋存于相同的二叠系,且均与后造山盆地或地台边缘的盆地坳陷有关,说明整个中欧盆地二叠系有巨大的成矿潜力。中国云南兰坪—思茅、四川会理大铜厂也存在砂页岩铜矿床,其形成时代比中欧盆地稍晚,但地质特征和成矿作用相似。对波兰砂页岩矿床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模型等进行总结,为中国矿山企业"走出去"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指导国内相似类型矿床的研究。

关 键 词:波兰西南部  砂页岩型铜矿  火山-沉积  双向对流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