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对喜马拉雅西北部与缝合带有关的高压变质岩问题的解释
引用本文:Dqvid A Spencer,王义强.对喜马拉雅西北部与缝合带有关的高压变质岩问题的解释[J].世界地质,1993(1).
作者姓名:Dqvid A Spencer  王义强
摘    要:沿喜马拉雅西北部的印度河地缝合线产生的高压变质岩(蓝闪片岩、高压绿色片岩和石榴石变粒岩相)被发现于Kohistan岩浆弧与欧亚大陆之间的地缝合线地区,这些变质岩是由这些大陆间碰撞和随后的印度板块在Kohistan之下向北俯冲作用产生的。然而,虽然地缝合线长约2500km,但这些高压变质岩的出现主要局限于喜马拉雅的西北段,这可能表明本区不但经历了早期的高压事件,而且经历了一个沿地缝合线的碰撞后运动的复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