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浙闽地区白垩纪早中期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显示
引用本文:刘玲,李祥辉,王尹,周勇,曹珂.浙闽地区白垩纪早中期黏土矿物组成特征及其古气候显示[J].沉积学报,2012,30(1):120-127.
作者姓名:刘玲  李祥辉  王尹  周勇  曹珂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
3.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二地质队,成都,611730
4.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山东青岛,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晚中生代温室气候-气候演变”之课题“晚中生代东西地区古气候重建”(2006CB701401)资助成果
摘    要:对浙江西南和福建西部地区11个剖面点陆相白垩系11个层位的碎屑黏土矿物组成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显示,白垩系中下部大部分层位以伊利石为主,相对含量平均超过80%;闽西坂头组、浙西寿昌组顶部—横山组下部、金华组中部、衢县组上部出现了较为丰富的蒙脱石,最高达49%;高岭石一般较少,仅在浙西衢县组中部、寿昌组上部较高,最高达38%。研究表明,中国东南地区在白垩纪早中期主要属于热带—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与全国乃至全球温室气候一致;在浙西阿普特初期和赛诺曼早期间断有湿热气候,可能与区域古植物较为繁盛及较大面积湖区有关;闽西凡兰吟期,浙西阿普特早期、阿尔布晚期、赛诺曼中期部分时期存在短期相对干冷气候,大致分别对应于白垩纪全球大洋缺氧事件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并可能与区域隆升有关。

关 键 词:黏土矿物    古气候      白垩纪    浙江    福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