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黄土磁性地层研究进展与展望
引用本文:陈天然,肖国桥,林欣如,潘卿.中国黄土磁性地层研究进展与展望[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24(2):1-15.
作者姓名:陈天然  肖国桥  林欣如  潘卿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流域关键带演化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行星环境与宜居性研究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地磁场相对古强度构建早更新世黄土年代标尺”(42272217);
摘    要:中国黄土是最重要的第四纪陆相气候记录之一,磁极性地层是建立第四纪黄土年代框架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中国黄土所记录的布容/松山(Brunhes/Matuyama)、加拉米诺(Jaramillo)、奥尔都维(Olduvai)和松山/高斯(Matuyama/Gauss)等几个作为主要定年依据的极性倒转界限的研究结果,并将黄土记录的这些界限位置与深海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不同黄土剖面所记录的各地磁极性倒转界限的位置并不一致,其差异可超过一个黄土-古土壤旋回,且不能用lock-in效应、气候和沉积速率差异、黄土地层划分差异来解释。这些地磁极性界限位置的差异指示极性界限附近的黄土可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重磁化。同时,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不同研究者基于磁极性地层所建立的轨道尺度的黄土年代标尺与深海氧同位素记录的对比存在较大分歧。未来对黄土所记录的地磁场相对古强度(RPI)的研究可望为识别极性倒转界限的真实位置提供依据,并最终解决中国黄土与深海记录轨道尺度对比方案的分歧。

关 键 词:黄土  第四纪  磁性地层  重磁化  地磁场相对古强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