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的古水温及古盐度意义--以东北印度洋260ka以来沉积记录为例
引用本文:陈萍,方念乔,胡超涌.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的古水温及古盐度意义--以东北印度洋260ka以来沉积记录为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5,25(2):141-145.
作者姓名:陈萍  方念乔  胡超涌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安徽淮南,232001;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地学中心,北京,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2074);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5KJ014); 安徽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
摘    要:以东北印度洋的两支岩心为研究对象,由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获得浮游有孔虫壳体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8O.研究表明,利用壳体δ^18o计算表层海水温度必须充分考虑盐度效应的影响,在近岸的边缘海,盐度影响甚至大于温度的影响。通过分析SSTMg/Ca与SSTδ^18O的关系以及海水背景值δ^18Ow与盐度的关系,计算出了东北印度洋260ka以来各时期较准确的海水盐度值。结果表明,冰期盐度高而间冰期盐度低,且冰期时南北盐度梯度明显小于间冰期是该区显著的盐度分布和变化特征,这是特定的地理位置受南亚季风带来的蒸发-降水-淡水输入等诸多因素控制的结果。

关 键 词:浮游有孔虫  氧同位素  古温度  古盐度  东北印度洋
文章编号:0256-1492(2005)02-0141-05
修稿时间:2004年9月1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