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
引用本文:朱同兴,冯心涛,王晓飞,张予杰,安显银.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20,40(3):59-71.
作者姓名:朱同兴  冯心涛  王晓飞  张予杰  安显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2
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青藏高原及邻区中生代构造-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编号:1212010610101),《青藏高原重大疑难地层与重要断代地层立典研究》(编号:1212011121257)
摘    要: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班公湖-双湖-怒江洋、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若干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班公湖-双湖-怒江洋是分隔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特提斯大洋,南羌塘地块是漂浮在特提斯大洋中的块体。本次重点对北羌塘前陆盆地和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造成两个盆地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地质事件。构造事件决定了盆地性质,盆地性质又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北喜马拉雅盆地位于冈瓦纳构造域,晚三叠世盆地基底南浅北深,继承了古生代构造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印支造山作用不发育;北羌塘盆地位于泛华夏构造域,晚三叠世发育印支挤压造山作用及其前陆盆地沉积记录。盆地分析研究表明,北羌塘南部江爱达日那和热觉茶卡等地下三叠统康鲁组底部均发现灰紫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组成向上变细的海侵型地层结构,沉积相为滨岸三角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沉积相为含煤盆地边缘三角洲。从沉积相展布型式和北东向古水流方向分析,三叠纪北羌塘沉积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羌塘中部双湖造山剥蚀区或“中央隆起带”。

关 键 词:晚三叠世  沉积相  构造-古地理  青藏高原
收稿时间:2020/4/28 0:00:00
修稿时间:2020/5/2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沉积与特提斯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