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地小行星太空风化光谱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
引用本文:张鹏飞,张江,李世杰,刘长卿,文愿运,孙浩,李阳.近地小行星太空风化光谱效应的模拟实验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20,39(4):853-862.
作者姓名:张鹏飞  张江  李世杰  刘长卿  文愿运  孙浩  李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威海26420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贵阳55008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贵阳55008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西安710069;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中心,贵阳550081;澳门科技大学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澳门519020;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与行星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澳门科技大学开放基金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本文选取3种类型的陨石分别进行脉冲激光辐照实验,模拟距离太阳1个天文单位(1 AU)处,10亿年(1 Ga)期间微陨石轰击的太空风化作用对E型、S型、C群等近地小行星光谱特征的改造。结果显示,激光辐照后,顽辉石无球粒陨石光谱的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E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普通球粒陨石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均降低、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S型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CV3型碳质球粒陨石和CO3型碳质球粒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降低,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升高,吸收深度变浅且近红外斜率增加,与贫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 CM2碳质陨石在激光辐照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增加,但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及近红外斜率降低,与富挥发分的C群小行星光谱改造特征一致。研究结果可为近地小行星探测任务备选目标的确定、光谱遥感数据以及表面物质演化过程的反演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 键 词:小行星  太空风化  反射光谱  陨石  纳米铁  挥发分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