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太平洋边缘地带的地壳构造和软流圈的关系
引用本文:А.Γ.Родников,魏斯禹.太平洋边缘地带的地壳构造和软流圈的关系[J].地球物理学进展,1987(2).
作者姓名:А.Γ.Родников  魏斯禹
摘    要:本文是研究边缘海和活动边缘褶皱建造地区岛弧的深部构造与表面构造的地质问题。由于岩浆运移,故这里最为充分地呈现了可视为具有部分熔融区域的软流圈。预计在构造活动地区软流圈较厚。在岛弧之间盆地内以现代的拉斑玄武岩为特征。异常地幔直接伸至地壳。深水盆地地区的软流圈埋深由30km(Пapece-Beлa盆地)到60-80km。拉斑玄武岩的年龄为由中新世到第三纪,以至到晚白垩纪,在构造活动地区,以及岛弧,边缘海、年青的山脉—褶皱建造地带热流值高,而在太平洋深水盆地和大陆地盾地区则热流值低,故表明其内力作用的机制是不相同的。含软流圈在内的上地幔过程取决于过渡带中的内力作用。过渡带中软流圈的形成是以低密度物质为先决条件的,同时导致体积的增大,过剩体积的出现促使岩石圈上升和拉伸,形成边缘海和岛弧区的深水盆地。拉斑玄武岩沿断裂溢出,软流圈隆起的过程伴随着强烈的矿化作用。山间岛弧之间的盆地和岛弧背部的构造过程与通过大洋中脊的过程相似,在大洋中脊处发现具有锌、铜和铁的硫化物沉积层的热液现象。例如在北纬13°和21°附近的东太平洋轴部地区的胡安德福卡中脊。所以,在过渡带地区古老的古裂谷构造可能是有用矿产的远景地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