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潜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范智涵,贾永刚,滕秀英,孙志文,宋晓帅,杨关,王林森,李博闻.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潜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21,29(6):1676-1691.
作者姓名:范智涵  贾永刚  滕秀英  孙志文  宋晓帅  杨关  王林森  李博闻
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100,中国;山东省海洋环境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青岛266100,中国;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青岛266061 ,中国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309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831280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1CX06016A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961034
摘    要:深海多金属结核广泛分布于全球海底,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巨大。自20世纪60年代,围绕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提出了连续链斗式、穿梭艇式、管道提升式等的采矿方式,目前研究中多以管道提升式研究为主。将赋存在海床沉积物表面的多金属结核开采出来必然会引起表层沉积物的扰动,从而影响海水化学性质及海洋生物活性。国内外学者围绕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从结核的资源储量、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开采技术、环境影响等方面展开了诸多研究。基于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着重整理了深海多金属结核富集区CC区(东太平洋的克拉里昂—克里帕顿断裂带之间的海底区域)的研究进展。针对以管道提升式开采方式开采深海多金属结核产生的潜在工程地质环境影响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结核开采过程中对表层沉积物产生扰动致使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再悬浮颗粒浓度是影响海水化学性质、海洋生物活性的主要原因;(2)矿区表层沉积物的工程地质性质是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过程中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关键控制因素,其决定了结核开采时沉积物再悬浮的质量、空间分布特征;(3)目前多金属结核开采的环境影响评价多基于对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进行定性的评价,尚未有基于沉积物工程地质性质变化、再悬浮沉积物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未来深海多金属结核开采环境工程地质影响定量评价系统有待建立。以上认识对于深入了解多金属结核开采研究现状、工程地质环境影响特征、监测环境影响内容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深海多金属结核  海底采矿  工程地质条件  环境影响  监测与评价
收稿时间:2021-05-1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