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酸液作用下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引用本文:金佳旭,郑旭,付彦吉,陈天宇,杨冬鹏,仲红军.不同酸液作用下牛蹄塘组页岩孔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2021,29(3):891-900.
作者姓名:金佳旭  郑旭  付彦吉  陈天宇  杨冬鹏  仲红军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阜新123000,中国;东北大学深部金属矿山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沈阳110819,中国;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110819,中国;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钻采工艺研究院,盘锦124000,中国
摘    要:孔隙结构是制约页岩气赋存与运移的重要因素。页岩致密、低渗,其孔隙度极低。酸液可溶蚀页岩中的部分矿物,使其孔隙增加,促进页岩内部的气体流动。论文利用稀盐酸、氢氟酸、混合酸分别对页岩试样进行了不同时间的酸化处理,应用扫描电镜(SEM)观测了酸化前后湖南牛蹄塘组页岩试样表面的孔隙。基于MATLAB对页岩酸化前后的电镜扫描结果进行了孔隙度分析,页岩试样孔隙度为10.68%,纯水、稀盐酸、氢氟酸、混合酸分别浸泡24 h后,试样孔隙度分别增加了1.21倍、1.3倍、2.61倍、2.99倍。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测试了酸化前后页岩的元素变化,分析了页岩试样与不同酸液反应的机理和反应程度。结果表明:1 h酸化后,氢氟酸作用后的页岩试样表面残有大量石英和黏土矿物;而混合酸作用后的页岩试样表面虽残有大量石英,但黏土矿物含量明显减小,混合酸液作用下黏土矿物更容易被溶蚀。混合酸溶液酸性最强,24 h酸化后,混合酸与石英和黏土矿物剧烈反应。混合酸作用后页岩的孔隙最为发育,促进了页岩渗透率的增加。

关 键 词:牛蹄塘组页岩  酸化  微观结构  孔隙度  矿物成分
收稿时间:2020-06-28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工程地质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