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藏东南墨脱地区降水特征分析
引用本文:李冉,王改利,张永华,郭在华.藏东南墨脱地区降水特征分析[J].气象,2024,50(3):303-317.
作者姓名:李冉  王改利  张永华  郭在华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南京 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墨脱国家气候观象台, 墨脱 860700;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广州 510080;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 610225
基金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5)、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3KJ041)、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2023Z009)和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RMC2022Z05、GRMC2021XQ03)共同资助
摘    要:墨脱位于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入口处,是青藏高原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本研究使用墨脱云降水综合观测试验以来三年(2019—2021年)的自动雨量计数据,分析了墨脱降水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同址的降水天气现象仪和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观测数据,探究墨脱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统计结果来看,墨脱降水天数超过全年的70%,以降水率<5mm·h-1的弱降雨为主,日降水量<10mm的小雨的发生率最高,但10mm≤日降水量<25mm的中雨产生的降水量最大。墨脱降水存在明显的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受印度洋季风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6—9月。受山谷风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夜间。对于降水过程而言,由高原涡和南支槽影响下的系统性暴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降水主要由直径小于2 mm的雨滴产生,雷达反射率因子普遍不超过35dBz。而由地形强迫引起的局地短时强对流降水过程,雨滴谱分布更宽,雨滴浓度更高,直径大于2 mm的雨滴对降水量的贡献最大,雷达反射率因子超过45dBz,风暴的后向传播形成“列车效应”。

关 键 词:藏东南,降水现象仪,X波段双偏振相控阵雷达,降水特征,演变特征
收稿时间:2023/2/19 0:00:00
修稿时间:2023/10/1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气象》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