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华北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研究的新进展
引用本文:朱士兴,黄学光,孙淑芬.华北燕山中元古界长城系研究的新进展[J].地层学杂志,2005,29(B11):437-449,i0009.
作者姓名:朱士兴  黄学光  孙淑芬
作者单位:[1]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2]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372003)、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No.1212010511603)和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No.023105)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摘    要: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燕山地区长城系,按照我国现行的地层划分,自下而上包括常州沟、串岭沟、团山子、大红峪和高于庄5个组,总厚4283m,时限约为1800-1400Ma。新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于庄组与下伏“大红峪组”之间不仅存在清楚的区域性假整合界面,而且在燕山东部的青龙一迁西地区还存在两层底砾岩,分别代表青龙上升的主幕(下砾岩层)和第二幕(上砾岩层);2)这两砾岩层之间的地层为上、下假整合所限,理应建一新的组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建议称“马蹄峪组”;3)马蹄峪组的底砾岩,不仅规模大,而且其上还有陆相(洪积、冲积)沉积,因而其下是一个I类层序不整合界线(SB1),若以它为界,长城系可分为两个对应的一级沉积旋回和层序、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盆地沉积(下部为裂陷槽沉积和上部是陆表海碳酸盐沉积)和两个面貌不同的生物群落;4)根据当前的同位素年龄资料,马蹄峪组与下伏大红峪组的界线或青龙上升主幕的年龄约为1600Ma,与上覆高于庄组的界线约为1500Ma,因此燕山长城系内的青龙上升也正是对主要发生在1600~1500Ma之间的全球性地壳运动的响应。根据上述新资料,建议以马蹄峪组与下伏大红峪组的假整合界线或青龙上升主幕为界,将长城系分为两个群一级岩石地层单位,即长城群(1800-1600Ma)和高于庄群(1600-1400Ma),两群界线的年龄约为1600Ma。此外,原蓟县高于庄组之下的4个亚组,根据它们各自的沉积特征、岩性差别、区域上的稳定分布等特点,建议将它们各自提升为组。如是这样,上述对原长城系新的划分建议不仅能更好地反应原长城纪时期(1800-1600Ma)古燕山盆地的构造、沉积、生物等方面演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而且也更有利于与国内外相关地层的对比。

关 键 词:燕山  华北  中元古代  长城系  研究  新进展
文章编号:0253-4959(2005)ZK-0437-13
收稿时间:2005-08-01
修稿时间:2005-08-012005-10-1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