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南岛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年代学格架与成因
引用本文:江小燕,卫巍,李献华.海南岛印支-燕山期花岗岩年代学格架与成因[J].岩石学报,2024(3):741-763.
作者姓名:江小燕  卫巍  李献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703010)资助;
摘    要:海南岛分布着大面积的印支-燕山期岩浆岩,是华南岩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这些花岗岩已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其年代学格架仍需完善,成因类型及源区性质仍需限定,区域构造机制仍存在争议。本文详细梳理了已发表的海南岛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相关工作,对海南岛花岗岩的年代学格架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总结,并对源岩、岩浆演化过程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进行讨论。海南岛印支期(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部分具有片麻状构造)整体以NE走向展布,形成于278~225Ma,峰期为240Ma。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此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具有不同地球化学特征的S型、I型和A型花岗岩。其中,S型花岗岩(278~241Ma)与I型花岗岩(272~233Ma)均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具有较低的全岩锆饱和温度(平均<750℃),低于大规模角闪石分解引起的脱水熔融所需的温度,可能是由底侵玄武质岩浆释放的水加入到下地壳诱发部分熔融的产物;A型花岗岩(257~225Ma)的全岩锆饱和温度较高(>800℃),表明源区无流体加入或为已有花岗岩生成的去水源岩在高温条件下脱水熔融形成。此外...

关 键 词:花岗岩  海南岛  印支期  燕山期  古太平洋俯冲  华南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