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
引用本文:贺艳华,曾山山,唐承丽,周国华,张洁,李莉.中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13(12):1643-1656.
作者姓名:贺艳华  曾山山  唐承丽  周国华  张洁  李莉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望城区城乡规划局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07BJL033);湖南省重点学科地理学建设项目(2011001);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C0799)~~
摘    要:采用样点分析、样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聚居规模与空间形态、聚居设施与居住条件、聚居主体与社会结构等农村聚居核心特征要素出发,探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空间分异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农村聚居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平原—丘陵—山区地域梯度、发达—欠发达—落后经济梯度、近郊—远郊—偏远距离梯度规律;农村聚居空间分异是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国家政策与制度调控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作用程度、方向、效应不同,并相互制约与影响;自然地理条件属于稳定型因子,重点作用于平原—丘陵—山区地域梯度,产生"持续强化效应";经济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与城乡关系属于动态型因子,主要作用于发达—欠发达—落后经济梯度、近郊—远郊—偏远距离梯度,产生"倒U型阶段效应";地域文化环境是影响农村聚居较为深刻和本质的因素,通过影响聚居主体价值体系与行为习惯发生作用,属于半稳定性因子,产生"双向均衡效应"。

关 键 词:农村聚居  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中部地区  中国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