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多源资料的高原低涡源地研究
引用本文:林志强,郭维栋,姚秀萍,杜军,葛骏,周振波.基于多源资料的高原低涡源地研究[J].大气科学,2023(3):837-852.
作者姓名:林志强  郭维栋  姚秀萍  杜军  葛骏  周振波
作者单位: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610225;2.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210023;3.中国气象局干部培训学院100081;4.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85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30611,42165005;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103,2019QZKK0105;高原与盆地暴雨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SZKT202107;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重大项目KYTD202201。
摘    要:高原低涡是活跃于青藏高原近地面层的中尺度天气系统,是高原最重要的降水天气系统,少部分的低涡移出高原后在下游地区常带来灾害性的强降水天气。“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简称年鉴)是高原低涡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之一,但受到高原西部地区探空观测站点分布不足的影响,年鉴难以监测发源于高原西部的低涡。为了进一步提高对高原低涡源地的科学认识,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高原低涡发生发展的环流在高原东西部地区的差异,结果表明高原西部地区的环流背景更有利于高原低涡形成。再利用2005~2019年暖季(5~9月)风云-2地球静止卫星观测的云迹风和黑体亮温资料对年鉴低涡进行重分析,表明年鉴中大部分的高原低涡可以溯源至高原西部地区。最后分析了在高原西部的3个新探空站(狮泉河、改则和申扎)建立前后年鉴中高原低涡源地的差异,发现增加的探空资料使位于高原西部的低涡源地大幅度增加。综合多源资料的结果,我们认为大多数高原低涡起源于高原西部,年鉴的结论可能源于高原西部的探空站不足的影响。本研究确认了再分析资料在高原低涡研究中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强调了卫星观测资料在高原天气系统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进一步增强高原地区气象观测的迫切性。

关 键 词:高原低涡(TPV)  低涡源地  多源资料  高原低涡生成指数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气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