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中间流变层变形特征
引用本文:梁雨华,王献忠,于文祥,王荣茹.辽西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中间流变层变形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39(4).
作者姓名:梁雨华  王献忠  于文祥  王荣茹
作者单位:1.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2.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三支队,哈尔滨,150069
3. 长春市国土资源登记中心,长春,130021
4. 辽宁地质海上工程勘察院,岩土实验室,辽宁,大连,1162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21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90814006)
摘    要: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具有典型的三层结构:变质核、中间韧性流变层和上盘脆性变形的盖层。由中新元古界沉积岩系组成的韧性流变层是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分布在变质核杂岩东部、北部和南部一带,遭受了低绿片岩相的变形变质作用改造,其内发育了各种顺层流变组构。中间韧性流变层同构造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均一温度为150~170℃,密度为0.96~0.98g/cm3,压力为40~50 MPa,形成深度为5~6 km。依据流体包裹体分析数据,结合显微构造特征分析,韧性流变层变形作用发生在地壳浅部层次低温低压环境中,以韧脆性变形机制为主。

关 键 词:医巫闾山  变质核杂岩  中间流变层  流体包裹体  显微构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