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藏中部尼雄地区“敌布错组”安山岩夹层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引用本文:刘海永,唐菊兴,王雨,唐佐其,张旭东,叶强,曾庆高,孔明明.西藏中部尼雄地区“敌布错组”安山岩夹层的发现及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2024,98(6):1701-1714.
作者姓名:刘海永  唐菊兴  王雨  唐佐其  张旭东  叶强  曾庆高  孔明明
作者单位:1) 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西藏拉萨, 850000; 2) 西藏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西藏拉萨,850000;3)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4) 贵州省地质调查院,贵州贵阳,550081;5)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西藏拉萨,850000;6) 西藏地勘局第六地质大队,西藏拉萨,850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专题(编号2019QZKK0702)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190167、DD20160026)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因缺乏高精度年代学制约,尼雄地区“敌布错组”形成时代及地层归属存在争议。本次工作通过对“敌布错组”安山岩夹层进行锆石U- Pb测年,获得~120 Ma的加权平均年龄,结合该区“敌布错组”碎屑锆石研究成果,表明其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晚期(130~120 Ma),与区域上则弄群火山- 沉积地层形成时代一致,建议将其新厘定为则弄群。根据安山岩样品的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原位Hf同位素组成,认为其是壳源长英质岩浆与幔源玄武质岩浆混合的产物,形成于洋壳俯冲的构造环境。通过进一步对拉萨地体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时空变换规律的总结分析,本文研究认为该套安山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主要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相关。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尼雄地区  安山岩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收稿时间:2022/10/10 0:00:00
修稿时间:2022/12/21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