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CCSD主孔榴辉岩中磷灰石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
引用本文:宗克清,刘勇胜,高长贵,袁洪林,陈海红.CCSD主孔榴辉岩中磷灰石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J].岩石学报,2007,23(12):3267-3274.
作者姓名:宗克清  刘勇胜  高长贵  袁洪林  陈海红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3.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共同资助项目
摘    要:本文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CCSD-MH中一件强退变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一粗粒(~2mm×6.5mm)磷灰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线扫描剖面分析和单点分析结果共同表明该磷灰石颗粒的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总体上Na、Sr、LREE、MREE、U、Th和Pb等元素具有从中心到两侧含量逐渐降低的特征。磷灰石主体部分HREE含量均一,但和石榴石紧密相邻的边部(~400μm)HREE显著富集。Na、Sr、LREE和MREE等元素在个别区域明显具有先升高、然后再降低的变化规律。磷灰石最边部(<200μm)相对于核部区域显著高~(87)Sr/~(86)Sr比值。结合磷灰石中微量元素分配和扩散行为的实验研究以及磷灰石晶体化学特征,磷灰石微量元素组成变化应主要记录了磷灰石复杂的生长过程。Sr、LREE和MREE从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的总体特征指示磷灰石从中心向两侧的生长过程,而局部出现的次级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则反映了磷灰石经历的多次溶解和再生长作用。HREE含量均一的磷灰石主体形成于石榴石稳定存在的超高压变质作用阶段。和石榴石紧密相邻的磷灰石边部显著富集HREE的特征则是折返过程中短时增温作用导致石榴石释放HREE和/或退变质阶段石榴石分解释放HREE共同作用的结果。磷灰石最边部显著高~(87)Sr/~(86)Sr的特征则记录了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多硅白云母的分解作用。

关 键 词:榴辉岩  磷灰石  微区微量元素  Sr同位素
修稿时间:2007年6月22日

Spatial variations of trace element 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pat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CCSD main hole
ZONG KeQing,LIU YongSheng,GAO ChangGui,WAN HongLin,CHEN HaiHong.Spatial variations of trace element and S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apatite in eclogite from the CCSD main hole[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7,23(12):3267-3274.
Authors:ZONG KeQing  LIU YongSheng  GAO ChangGui  WAN HongLin  CHEN HaiHong
Abstract:
Keywords:LA-ICP-MS  LA-MC-ICP-M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