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长江口淡水潮滩芦苇地上与地下部分月生物量变化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张佳蕊,张海燕,陆健健.长江口淡水潮滩芦苇地上与地下部分月生物量变化比较研究[J].湿地科学,2013,11(1):7-12.
作者姓名:张佳蕊  张海燕  陆健健
作者单位: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2.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基金项目:“111计划”河口海岸水安全创新引智基地项目(B08022);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0906046);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78230022)资助
摘    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对长江口淡水潮滩——崇西湿地潮间带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的地上与地下部分月生物量及其营养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芦苇地上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此消彼长期(3~5月)、共同增长期(6~9月)和共同降低期(10~11月).除花序外,芦苇地上各构件的生物量自3月开始逐渐增长;8月末,叶和叶鞘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08.3±30.2) g/m2和(671.9±19.2) g/m2;9月末,茎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3 193.0±93.9) g/m2;芦苇花序出现于8月,秋季一直呈现增长态势.芦苇地下部分的根状茎和须根的生物量都呈单峰变化,但须根的生物量变化幅度较小;根状茎的生物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为(1 933.3-±-93.1) g/m2和(3 679.2±202.7) g/m2;须根生物量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9月,为(695.8±7.2) g/m2和(1 017.2±60.6) g/m2.9月末,芦苇总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9 351.0-±381.5)g/m2.3~11月,芦苇根冠比变化范围为0.89~19.19,与其他河口、滨海湿地相比,崇西湿地潮间带芦苇地上部分生物量年积累水平较高.

关 键 词:潮滩  芦苇  月生物量  动态变化  崇西湿地  长江口

Comparisons of Monthly Biomass Dynamic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arts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Freshwater Tidal Flat in Yangtze Estuary
ZHANG Jia-rui , ZHANG Hai-yan , LU Jian-jian.Comparisons of Monthly Biomass Dynamics between Aboveground and Belowground Parts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in Freshwater Tidal Flat in Yangtze Estuary[J].Wetland Science,2013,11(1):7-12.
Authors:ZHANG Jia-rui  ZHANG Hai-yan  LU Jian-jian
Institution: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stuarine and Coastal Research,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P.R.China;2.Shanghai Key Lab for Urban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Eco-Restor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062,P.R.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