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40Ar/39Ar年代学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
引用本文:王非,师文贝,朱日祥.40Ar/39Ar年代学中几个重要问题的讨论[J].岩石学报,2014,30(2):326-340.
作者姓名:王非  师文贝  朱日祥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25010、41221002)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3020203)联合资助.
摘    要:40Ar/39Ar年代学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中重要的两个"金钉子"手段之一(另一个为U-Pb法),广泛应用于重大地质事件、地质界线的精确定年,是确定地质年表的主要手段。40Ar/39Ar年代学测定的母体元素钾为常量元素,且实现分析时由于只需测定Ar同位素的比值,因而具有很高的分析精度,因此可以测定非常年轻(数千年)地质体的年龄。此外,由于在自然界中不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的特性,Ar在矿物中的扩散可被准确地定量描述,因此40Ar/39Ar年代学也是热年代学的重要支柱,被广泛应用于地球深部物质上涌、折返、剥露、变质的冷却历史,率先提供了解析造山带、地壳作用过程等热历史的定量模型。这些特点使得40Ar/39Ar年代学成为地质年代学的三大支柱之一。那么,近年来该方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其精确度和准确度达到了怎样的高度?为何年轻火山样品中极少发现过剩Ar?高压环境中的样品过剩Ar为何难以辨认?压力影响矿物的封闭温度吗?缓慢冷却K-长石的年龄谱是否可以真实地反映岩体所经历的热历史?多重扩散域模型(MDD)遇到了哪些挑战、该如何应用?40Ar/39Ar法和U-Pb法在构造热过程研究中有何不同的应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期推动大家对40Ar/39Ar年代学的深入探索,推动其在我国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关 键 词:Ar/Ar法与U-Pb法  精确度与准确度  封闭温度与热年代学  年轻火山岩与高压样品过剩氩
收稿时间:4/9/2013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3/8/2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