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邹家山铀矿床矿体形态、规模及其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张万良,杨松,余水.邹家山铀矿床矿体形态、规模及其变化特征[J].铀矿地质,2015(3):363-369.
作者姓名:张万良  杨松  余水
作者单位:核工业270研究所;中核抚州金安铀业有限公司
摘    要:邹家山铀矿床位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西部,产于早白垩世碎斑熔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中。勘查报告显示,矿体受NE向断裂、裂隙控制,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透镜状,成群、成带,产状单一,倾向NW,倾角40°~60°。但开采资料表明,矿体形态复杂,有脉状、透镜状,也有囊状、折线型、弧型、Y字型、人字型和树杈状等。在空间分布上,北东端矿体走向大多为NE向,倾向NW;往南西方向,矿体产状变得较复杂,有的矿体呈近EW走向,倾向S,有的呈NW走向,倾向SW,还有的呈SN走向,倾角较大;到了47线以南,矿体走向多为NW向,倾向SW。同时还发现,许多矿体明显偏小,现有的钻探间距难以对其形态和规模准确控制。

关 键 词:矿体形态  矿体规模  空间变化  邹家山铀矿床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