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西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磷质微球粒的发现及其地球生物学意义
引用本文:黄程,龚一鸣.广西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之交磷质微球粒的发现及其地球生物学意义[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6):1171-1184.
作者姓名:黄程  龚一鸣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2011CB8088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290260,4107225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20145110012)资助;致谢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徐冉博士在野外采样过程中给予很多帮助;江海水博士在获取微球粒的实验过程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微球粒制备和测试过程中得到了地质矿产过程与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徐海军博士、郑建平教授、平先全和陈春飞等的帮助,谨此致谢.
摘    要:利用醋酸酸解法处理广西桂林杨堤剖面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的样品,获得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磷质微球粒.其直径为150?m左右,球状、扁球状或椭球状,球体外表面光滑,并发育脐状浅凹,球体为实心,内部由浅色的磷灰石和深色的有机质相间分布形成同心环带结构.所有磷质微球粒与牙形刺共同保存,而磷质微球粒的丰度明显低于同层位的牙形刺.显微激光拉曼微区分析表明:磷质微球粒的外壳和内核的拉曼光谱特征分别与牙形刺Palmatolepis sp.的齿片和齿台十分类似.此外,磷质微球粒的富集与藻类生物繁盛在时间上基本一致,而滞后于海水营养盐激增.基于磷质微球粒与牙形刺在丰度的相关性、成分的相似性以及与鱼类耳石在形态和结构特征方面的相似性,本文认为磷质微球粒可能是牙形动物的"耳石",其形成可能与海水富营养化有关.晚泥盆世陆源输入的增加、海底热液活动以及缺氧的底层海水上涌等活动可能导致了海水营养盐富集,并由此诱发菌藻类生物的繁盛,从而可能刺激了牙形动物分泌磷质微球粒—牙形动物"耳石".本文以磷质微球粒为纽带揭示了生物-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晚泥盆世F-F之交的生物灭绝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 键 词:微球粒  牙形动物  耳石  富营养化  泥盆纪  F-F  华南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