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极大陆超高温变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引用本文:王伟,赵越,魏春景,刘晓春,陈龙耀,保红,刘昕淑,曹译文.南极大陆超高温变质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J].地质学报,2022,96(9):3102-3119.
作者姓名:王伟  赵越  魏春景  刘晓春  陈龙耀  保红  刘昕淑  曹译文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 2)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3)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941004和42172068)和中国地质调查项目(编号DD20221810)联合资助的成果。
摘    要:超高温变质作用对认识大地构造- 热演化以及地壳成分分异等具有重要意义。南极大陆发育典型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域。主要的超高温地质单元包括内皮尔杂岩、茹尔(赖于尔)群岛、拉斯曼丘陵、吕措- 霍尔姆杂岩以及席尔马赫丘陵等。不同地质单元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规模不同,恩德比地内皮尔杂岩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广泛(~15000 km2),而席尔马赫丘陵等地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分布有限,超高温变质作用规模与出露特征的不同可能暗示了不同的成因机制与热源。各超高温地质单元中发育丰富多样的超高温矿物组合,如假蓝宝石+石英组合、斜方辉石+矽线石组合、尖晶石+石英组合以及含大隅石、刚玉、三元长石或富Al斜方辉石的矿物组合,在变质基性岩中还发育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高钛角闪石等矿物组合。丰富多样的矿物组合为研究超高温变质作用矿物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不同超高温地质单元,乃至同一超高温地质单元内不同区域的P- T- t轨迹类型不同,如有些超高温变质作用具有显著的近等温减压轨迹,而有些超高温变质作用主要记录近等压降温轨迹,反映了不同的演化历史或构造背景。南极大陆超高温变质作用可分5个期次,包括中太古代晚期(2850 Ma),新太古代末期—古元古代早期(2585~2450 Ma),新元古代早期(格林维尔期,约1000~900 Ma?),新元古代晚期(泛非期早期,650~605 Ma)和新元古代末期—早古生代(泛非期晚期,570~500 Ma),与超大陆(或超级克拉通)演化存在密切联系。不同的超高温变质作用可能与板块构造演化的不同阶段有关,如弧后盆地或造山带垮塌阶段等;但超高温变质作用并不局限于现今板块构造体制。南极大陆多数超高温地质单元的研究程度还相对较低,对其矿物反应机制、变质演化轨迹、形成时代及持续时间、熔融反应及熔体成分演化等还缺乏深入认识,制约了对这些超高温变质作用的热源、动力学机制和构造背景等的准确解释,将来需要加强研究。

关 键 词:南极  超高温变质作用  矿物组合  P-  T-  t轨迹  构造背景  超大陆
收稿时间:2022/9/21 0:00:00
修稿时间:2022/9/21 0:00:00

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Antarctica and its tectonic setting
Wang Wei,Zhao Yue,Wei Chunjing,Liu Xiaochun,Chen Longyao,Bao Hong,Liu Xinshu,Cao Yiwen.Ultrahigh 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Antarctica and its tectonic setting[J].Acta Geologica Sinica,2022,96(9):3102-3119.
Authors:Wang Wei  Zhao Yue  Wei Chunjing  Liu Xiaochun  Chen Longyao  Bao Hong  Liu Xinshu  Cao Yiwe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