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闽江下游史前聚落遗址域特征及LUCC和人口规模重建
引用本文:邱俊杰,任永青,靳建辉,刘海杰,卫俊杰.闽江下游史前聚落遗址域特征及LUCC和人口规模重建[J].热带地理,2023(6):1037-1048.
作者姓名:邱俊杰  任永青  靳建辉  刘海杰  卫俊杰
作者单位: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 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 福建师范大学东南环境考古中心;4.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012);;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01185);
摘    要:闽江下游流域处于陆-海-气三者相互作用的场所,是对环境演变响应的敏感地带,是东南沿海考古研究的热点区域。探明古人类活动范围,土地利用格局的演化,对理解和把握人地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测算GIS成本距离,生成各遗址点的不同成本面,结合遗址域理论和方法,综合分析闽江下游流域新石器—青铜时期人类的活动范围及土地利用格局,重建区域各时期的潜在人口规模。研究表明:新石器时期壳丘头文化至青铜时期黄土仑文化,闽江下游流域聚落遗址的遗址域面积,可获取土地面积及实际利用土地面积不断增多。随着文化发展进程的递进,区内史前人类对涉足地域内的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不同遗址间古人类的交流频率与之相反,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这与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有关。重建结果显示,区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较大增幅出现在昙石山下层-昙石山和黄瓜山-黄土仑转换期,推断人口压力与文化演替有一定关系。

关 键 词:遗址域  LUCC  史前人口  环境考古  闽江下游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