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州市食用鱼体内PCBs和DDTs的残留水平及食用风险评估
引用本文:郝青,孙毓鑫,徐向荣,罗孝俊,王帅龙,张再旺,麦碧娴.广州市食用鱼体内PCBs和DDTs的残留水平及食用风险评估[J].热带海洋学报,2014(5).
作者姓名:郝青  孙毓鑫  徐向荣  罗孝俊  王帅龙  张再旺  麦碧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78488);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40016910);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1307)
摘    要:研究了广州市场7种食用鱼体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和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s)的残留水平、组成特征及其人体饮食暴露风险。结果表明,PCBs和DDTs在广州食用鱼体中普遍检出,其浓度范围分别为71~1488和695~38044pg·g-1(湿重)。鱼体中PCBs和DDTs浓度均与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的脂肪含量有利于鱼体中PCBs和DDTs的富集。不同食性鱼体间PCBs和DDT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鱼体中PCBs主要单体为PCB 28和PCB 153,DDTs的主要成分为2,2-双(p-氯苯基)-1,1-二氯乙烯(p,p′-DDE)和2,2-双(p-氯苯基)-1,1-二氯乙烷(p,p′-DDD)。81.3%的鱼样中(DDE+DDD)/∑DDTs比值大于0.5,表明鱼体内DDTs主要是由历史残留所致。居民摄食广州市场鱼类对PCBs和DDTs的每日暴露量分别为1.93~71.9和23.0~1875.6ng·d-1。

关 键 词:多氯联苯(PCBs)  滴滴涕(DDTs)  广州食用鱼  残留水平  食用风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