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引用本文:叶蕾,朱筱敏,秦祎,朱茂.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8(2).
作者姓名:叶蕾  朱筱敏  秦祎  朱茂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摘    要:浅水三角洲不仅可发育在陆相坳陷盆地,也可在断陷湖盆初始期、萎缩期和断-坳转化期发育。浅水三角洲的形成受控于古构造、古地形、古水体、古气候及古物源等因素,在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测井曲线、古生物及地球物理响应等6个方面具有与其他三角洲不同的沉积特征。基于物源体系可将浅水三角洲划分为浅水扇三角洲、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及浅水曲流河三角洲3种类型。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多变性,受构造影响较大。断陷湖盆初始期,由近岸向远岸,A/S值逐渐增加,河道砂体规模变小,连通性变差,席状化程度增强,平面砂体形态由毯状、坨状过渡为朵状、带状。断陷湖盆萎缩期,A/S值较小时,发育丝带状或鸟足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推进速度快,单期砂体较厚,横向变化快;A/S值较大时,多发育扇形、舌形或伞状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河口坝和席状砂成片出现,砂体横向较稳定,单砂体厚度不大。通过上述研究探讨了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发育特征和沉积模式,为完善陆相湖盆浅水三角洲理论提供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