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危润初,曹阳,唐仕明,尹欧,欧阳琦,鲁涛,刘长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北大核心CSCD[J].湿地科学,2022(1):1-14.
作者姓名:危润初  曹阳  唐仕明  尹欧  欧阳琦  鲁涛  刘长明
作者单位:1.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410004;2.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10004;3.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10004;4.湖南省地质调查院410004;5.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〇二队4101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602264);湖南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20JJ5572和2018JJ3270);长沙理工大学“双一流”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拓展项目(2019IC08);湖南省水利厅重点科研项目(XSKJ2019081-09)资助。
摘    要: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7个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洞庭湖区外围至湖盆腹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则与之相反,锰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独具特点,水体pH的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单向减小特征;洞庭湖区大范围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超过Ⅲ类地下水该指标的限值,在洞庭湖区外围的零星区域,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小幅度超标,其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仅在大通湖附近的局部区域略超标;洞庭湖区的基底构造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整体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口”水系地下水系统、澧县盆地地下水系统、赤山隆起-大通湖地下水滞留区等的控制作用;独特的受构造格局控制的地下水系统格局宏观上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受地下水系统格局控制的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硝酸盐氮、氨氮、铁元素、锰元素和化学需氧量含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是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大范围超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的pH“西北—东南单向递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湖区第四纪沉积物物源的空间差异的影响。

关 键 词:洞庭湖  浅层地下水  水质指标  空间分异  构造格局  沉积物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