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引用本文:王艺龙,敖 光,王海鹏,王忠江,王 岐,仲米山,谭 超,杨运来,李 琢,牛明伟,柯坤家.大兴安岭中段索伦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 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J].地质科技通报,2019,38(1):45-57.
作者姓名:王艺龙  敖 光  王海鹏  王忠江  王 岐  仲米山  谭 超  杨运来  李 琢  牛明伟  柯坤家
摘    要:对大兴安岭中部索伦地区花岗岩进行了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及构造环境。LA-ICP-MS锆石 U-Pb定年结果显示,明水河林场、索伦马场、索伦镇岩体年龄分别为(136±1),(134±1),(128±1)Ma,形成于早白垩世。明水河林场岩体高硅、富碱,贫钙、镁、钛和磷,A/CNK 介于0.83~0.90,具有强烈的 Eu负异常(δEu=0.33~0.38),明显富集 Rb、Th、U、K 等元素而亏损 Ba、Sr、P、Ti等元素,具有 A 型花岗岩的特征。索伦马场和索伦镇岩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 介于0.88~1.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 HFSE,显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组成显示索伦地区花岗岩岩浆源区为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结合晚中生代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认为索伦地区花岗岩形成于张性构造背景,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作用引起的板内伸展作用有关。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技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科技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