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山西组致密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以彬长地区为例
引用本文:李松,马立元,王濡岳,邓杰,李昱东,全晓园,蒋融.鄂尔多斯盆地石盒子组-山西组致密储层形成主控因素与发育模式:以彬长地区为例[J].地质科技通报,2024(2):28-40.
作者姓名:李松  马立元  王濡岳  邓杰  李昱东  全晓园  蒋融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 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明确致密储层“甜点”的分布是致密储层油气勘探的重点。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常规物性分析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研究,明确了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并建立了优质储层的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沉积相是储层形成的基础,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心滩微相岩石粒度粗,孔隙结构为小孔-中细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为微孔-微喉型,储层物性相对较差。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间歇性火山凝灰质在酸性地层蚀变为高岭石,而在碱性地层蚀变为绿泥石套膜,抑制了石英次生加大和方解石胶结,保护了储集空间。石英次生加大主要为泥岩转化形成的SiO2渗滤到砂岩中形成的,中晚期方解石充填长石、岩屑溶孔为方解石顶底板胶结的主要原因。晚期构造改造形成的微裂缝无方解石胶结,改善了储层物性,对气藏起调整作用。彬长地区在3 750 m和3 900 m埋深段附近为2个溶蚀孔发育带。最优储层为溶蚀孔发育带内火山凝灰质转化形成的富含绿泥石套膜的中-...

关 键 词:沉积相  成岩作用  致密储层  主控因素  储层发育模式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