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广泛分布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壳状珊瑚藻——冈村石叶藻的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描述
引用本文:胡群菊,杨芳芳,韦章良,莫嘉豪,龙超,田新朋,龙丽娟.广泛分布于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壳状珊瑚藻——冈村石叶藻的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描述[J].海洋学报(英文版),2020,39(6):96-106.
作者姓名:胡群菊  杨芳芳  韦章良  莫嘉豪  龙超  田新朋  龙丽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 51030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The Strategic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Sciences under contract No. XDA13020203; the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under contract No. 201707010174;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contract No. 41806145.
摘    要:冈村石叶藻(Lithophyllum okamurae)是一种重要的壳状珊瑚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提供初级生产力、产生碳酸盐沉积物以及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环境等功能。本文于三亚的热带海岸采集L. okamurae,首次基于形态解剖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表明,L. okamurae的藻体为二组织性的拟薄壁组织结构,被分成三部分,包括:由1-3层呈扁平状正方形或长方形表皮细胞组成的表层,由一层正方形或长方形细胞组成的基层,以及由多层正方形或狭长形细胞组成的围层。在围层中可观察到栅状细胞,相邻藻丝细胞间通过次生纹孔相连,未见细胞融合。本文观察到L. okamurae的四种单孔生殖窠,即果孢子囊生殖窠、精子囊生殖窠、二分孢子囊生殖窠以及四分孢子囊生殖窠。其中,精子囊生殖窠通常浅埋于藻体中并微凸于藻体表面,果孢子囊生殖窠和无性生殖窠呈突出的圆锥形。基于18S rDNA、COI、rbcL和psb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L. okamuraeL. atlanticum在同一个进化枝上,亲缘关系最近。本文基于形态解剖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数据详细地对L. okamurae进行了描述,为海洋生态系统中藻类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关 键 词:冈村石叶藻  壳状珊瑚藻  海洋生态环境  形态特征  生殖窠  DNA条码技术
收稿时间:2019/1/3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英文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英文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