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冲绳海槽海底中新世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引用本文:秦蕴珊,苍树溪,董太禄,黄庆福.冲绳海槽海底中新世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2(1).
作者姓名:秦蕴珊  苍树溪  董太禄  黄庆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秦蕴珊,苍树溪,董太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庆福)
摘    要:一、概况海底松散沉积物以及下伏地层的研究,对探讨边缘海的形成历史和油气资源的预测与勘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九八一年七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地球物理调查船“科学一号”,于冲绳海槽南段西陡坡海底水深250米处(图1),发现了含有早中新世瓣鳃类和腹足类化石的岩石.由底层拖网收集到较多的棱角状碎石(图2).其成分为灰黑—黑色板状页岩和灰色砂岩,均为钙质胶结.碎石最大直径约为5公分,一般为3公分左右,因受海水长期腐蚀,表面有坑洼和现在底栖生物固着.其次,在碎石当中还混掺少量的磨圆很好的椭圆状砾石(图3).其岩性又全部为暗灰色中基性火成岩,大小在3公分左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