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大火燃烧的地层记录:研究进展回顾与评述
引用本文:沈文杰,张华,孙永革,林杨挺,梁婷,杨志军,周永章.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大火燃烧的地层记录:研究进展回顾与评述[J].地球科学进展,2012,27(6):613-623.
作者姓名:沈文杰  张华  孙永革  林杨挺  梁婷  杨志军  周永章
作者单位:1.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2.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3.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7
4. 地球深部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华南二叠纪—三叠纪界线高分辨率野火事件研究”,“二叠纪—三叠纪过渡期陆相环境异常的分子化石记录”,中山大学青年教师起步资助计划
摘    要:黑碳和燃烧源多环芳烃作为大火燃烧的产物有很强的化学惰性及生物惰性,能够在地层中长期稳定地保存,所以成为恢复古代大火历史的最常用指标。近年来世界各地二叠系—三叠系(P-Tr)界线地层中相继发现了黑碳(木炭等)和燃烧源多环芳烃等记录,特别是在煤山P-Tr界线地层,黑碳和燃烧源多环芳烃含量在生物灭绝线附近(25~26层)出现极高的峰值,据此首次明确地提出了P-Tr界线大火事件。P-Tr界线大火的规模、性质如何,与P-Tr界线生物灭绝有什么关系等,值得深入讨论和研究。大火事件发生在陆地上,通过其燃烧及排放的烟尘等,把陆地、大气和海洋密切联系起来,有利于通过系统的整体观来研究当时的气候环境变迁。因此,在回顾和总结P-Tr界线地层中的大火燃烧记录基础上,评述了大火事件与生物灭绝及相关地质事件和环境变化之间的联系,以期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为P-Tr界线生物灭绝及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二叠纪—三叠纪  生物灭绝  大火事件  黑碳  燃烧源多环芳烃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科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