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扬子地区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大陆风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引用本文:付勇,夏鹏,龙珍,张恭境,谯文浪,郭川,杨镇.扬子地区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大陆风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7-67040017.
作者姓名:付勇  夏鹏  龙珍  张恭境  谯文浪  郭川  杨镇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2)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25;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4) 贵州省地矿局102地质大队,遵义,563003;1)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5) 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贵阳,550025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763006,42063009,42002166)和贵州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编号:黔科合基础\[2020\]1Y161,黔科合基础- ZK\[2021\]一般199)的成果
摘    要:通过调研扬子地区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E—C)转折期大陆风化、海洋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扬子地区E—C转折期遭受了较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且在这一时期区内兼具浅水碳酸盐台地和深水盆地环境。在台地相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不整合接触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之上,该不整合与E—C转折期全球“大不整合”具有紧密的关系,盆地区发育的完整的沉积地层记录了台地区被风化地层的痕迹。现有大陆风化的地球化学证据集中于n(87Sr)/ n(86Sr)、δ13C、CIA和e??Nd(t)等,同时这些地球化学数据也局限在少数的剖面和层段,因此迫切需要更多的地球化学参数来反映该风化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演化特征。准确认识扬子地区E—C转折期大陆风化作用与海洋环境演变间的耦合关系,是揭示古生物演化、有机质富集机制的重要环节。

关 键 词:扬子地区  埃迪卡拉纪—寒武纪转折期  震旦纪—寒武纪转折期  大陆风化  海洋环境  有机质
收稿时间:2021/1/25 0:00:00
修稿时间:2021/5/7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