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恩口、斗立山、桥头河煤田诱发型地震浅析
引用本文:刘奇武.恩口、斗立山、桥头河煤田诱发型地震浅析[J].华南地震,1986(4).
作者姓名:刘奇武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地区地震办公室
摘    要:恩口、斗立山、桥头河是湘中地区三个毗连的含煤盆地,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是一个中间低,四周高,呈北东——南西向延伸的汇水盆地。区内旱季降雨量345—650毫米,雨季为750~1980毫米,年降两量在1023—1475毫米之间。地表水系发育迳流较强,壶天河流量0.008—51.67米~3/秒,小碧河为0—64.77米~3/秒,湄水平均流量为1.2—1460米~3/秒。地表迳流通过岩溶通道及渗透与矿区地下水发生连系。矿区历史上无地震,但随着煤矿开采向深层发展、采空区的不断扩大,自1973年以后每年都发生小震,据不完全统计1974年至1886年4月已发生Ms0.5~2.2级地震26次(表1)。地震的频度和强度均有增高增强之势。这些地震震级虽不高,但因震源浅,并伴有地表塌陷,故当地群众感震强,造成局部地表破坏和房屋开裂,威协矿山安全,影响群众情绪。因此,深入研究该区地震的活动特点,探讨其成因,对确保矿山的安全和探索地震活动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