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福建梅仙铅锌矿区闪锌矿中黄铜矿疾病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
引用本文:顾连兴,周兵,张文兰.福建梅仙铅锌矿区闪锌矿中黄铜矿疾病的成因及其成矿意义[J].矿床地质,1998,17(Z4):675-678.
作者姓名:顾连兴  周兵  张文兰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    要:矿石结构和电子探针成分研究表明,福建梅仙铅锌矿区闪锌矿中的黄铜矿产生体,除了形成高度分散的乳滴外,还呈棒条状、蠕虫状和叶片状沿闪锌矿的解理和双晶界面分布。这种交生体除了部分可能是出溶产物外,主要应是黄铜矿交代闪锌矿的产物。交代过程中由溶液带入的不仅有铜,而且还有铁。当交代热液前锋在硫化物矿床中不断向前推进时,锌和铅不断深解而铜不断沉淀,于是先存的硫化物矿体便不断受到带状提炼。因带状提炼而发生再活化转移的锌和铅,在环境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时便重新沉淀,从而在梅仙矿区上方形成了贫铜的锌-铅矿体。

关 键 词:闪锌矿  黄铜矿  块状硫化物矿床交生  交代作用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矿床地质》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