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黄土灾害链看溃决型泥石流形成——以叶城柯克亚乡六村为例
引用本文:尚彦军,金维浚,高强,李坤,帕尔哈提·祖努,魏思宇.从黄土灾害链看溃决型泥石流形成——以叶城柯克亚乡六村为例[J].新疆地质,2019(1).
作者姓名:尚彦军  金维浚  高强  李坤  帕尔哈提·祖努  魏思宇
作者单位:新疆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摘    要:集中分布于昆仑山北坡2 500~4 000 m高度上的风积土因形成时代新、搬运距离短、成壤作用弱而多为松散多孔的灰黄色粉土或黄土状土。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叶城"7.6泥石流事件"为近年来日益重视的黄土灾害链发生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案例。采用遥感影像分析、现场调查、走访、高密度电法勘探等技术方法,研究发现该事件从斜坡高位长达10~15 a发育弧形张拉裂缝开始,短时强降雨诱发破坏,产生浅层远距离滑坡,堵塞河沟成堰塞湖,土坝溃决形成稀性泥石流乃至下游洪水。本文所揭示的柯克亚乡黄土地质灾害链发生机理在南疆较常见,或可称叶城模式。研究发现,突发破坏以滑坡而非水土流失形式,缘于中高山区斜坡上的风积土厚度一般小于20 m、坡脚与侧蚀河床距离有限。本研究解释了下游河谷突然断流,次日突发洪水现象原因:中上游堰塞湖形成、滞后溃决和瞬时泥石流、洪水损害环链生性灾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