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从渭南剖面有机质类型的差异探讨黄土地区湿度的演变趋势
引用本文:贾蓉芬,邢福建,赵林,文启忠.从渭南剖面有机质类型的差异探讨黄土地区湿度的演变趋势[J].地球化学,1995,24(C00):66-74.
作者姓名:贾蓉芬  邢福建  赵林  文启忠
摘    要:对陕西渭南12.6m黄土剖面做了235个样品有机碳(TOC)、有机硫(TOS)及岩石有机质快速评价仪(Rock-eval)热解分析。TOC的含量在黄土层(L1和L2的顶部)为0.04%-0.45%,古土壤层(S0和S1)为0.05%-0.64%,它随深度呈周期性变化,在古土壤层中含量较高,特别是在古土壤层向黄土层转变的界面上明显增高。黄土中的干酪根最高热解峰温度(Tmax)主要分布在525℃、古土壤的主要在475℃。引入大气物理学中测量湿度的比湿概念,根据模拟实验结果,将干酪根不同湿度的热解烃。划分为与下降水有关的以低等生物为主的热解烃(pHC2-1)、以高等生物为主的热解烃(pHC2-2)和与蒸发作用有关的次生碳酸盐包裹烃(pHC2-1),提出计算黄土地区第四纪古湿度公式Q9=(pHC2-1 pHC2-2)/pHC2-1 pHC2-2 pHC2-3)。经计算该剖面由下而上湿度分别为L2<60%,S1为55%-75%,L1为45%-63%,S0为55%-72%,以及现今尚处于较湿周期的总趋势。

关 键 词:陕西渭南地区  黄土剖面  热解分析  湿度  演变趋势  热解烃  有机质类型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