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陆架WC-F孔早、中上新世超微化石及古环境
引用本文:成鑫荣,麦文.南海北部陆架WC-F孔早、中上新世超微化石及古环境[J].海洋学报,1996,18(1):73-79.
作者姓名:成鑫荣  麦文
作者单位:1.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 上海
摘    要:本文在对南海北部WC-F孔36个样品中钙质超微化石定量、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用某些属种含量变化推测上新世古环境作了尝试.490~850m井段在超微化石分带上属NN12至NN15带.以730m为界,可分为早、晚两大阶段.早期气候温暖、海面较高、生物生产率较低,以盘星石Discoaster和冷杉楔石Sphenolithus abies较高含量为特征;晚期气候较冷、海面下降,陆源物携带之营养物质增多,生物生产率增高,以盘星石和冷杉楔石含量下降为标志.根据盘星石的相对丰度变化,还可分为10个次一级的冷、暖旋回.

关 键 词:南海    超微化石    古环境
收稿时间:1993/4/16 0:00:00
修稿时间:1995/7/23 0:00:0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