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上扬子盆地西缘晚白垩世物源变化及指示
引用本文:姜磊,刘树根,王自剑,李智武,赖东,何宇,罗强,周政,邓宾.上扬子盆地西缘晚白垩世物源变化及指示[J].地质论评,2019,65(2):477-490.
作者姓名:姜磊  刘树根  王自剑  李智武  赖东  何宇  罗强  周政  邓宾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7JQ0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41572111, 41402119和41472107)的成果。
摘    要:对上扬子盆地西缘的上白垩统—古近系剖面开展沉积构造研究、传统重矿物分析、金红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①晚白垩世晚期,柳嘉剖面出现中酸性岩浆岩指数(ATi)升高和中低级变质岩指数(GZi)升高,宜就剖面出现中酸性岩浆岩指数(ATi)升高;柳嘉剖面富含石榴子石是与宜就剖面最大的不同。②柳嘉剖面和宜就剖面金红石母岩类型均主要为泥质变质岩,以角闪岩相/榴灰岩相为主。晚白垩世晚期,柳嘉剖面麻粒岩相达到最大,为39%,宜就剖面麻粒岩相出现最小值,达到13%,上扬子盆地西缘的麻粒岩相变化趋势的差异是物源差异的一种表现。③上扬子盆地西缘的晚白垩世物源变化揭示出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山构造带在晚白垩世晚期发生大规模快速隆升剥蚀事件。

关 键 词:上扬子  重矿物  白垩系  物源  金红石
收稿时间:2018/5/13 0:00:00
修稿时间:2019/2/20 0:00:00

Provenance change and its indication of Late Cretaceous in the west margin of Upper Yangtze Basin
JIANG Lei,LIU Shugen,WANG Zijian,LI Zhiwu,LAI Dong,HE Yu,LUO Qiang,ZHOU Zheng and DENG Bin.Provenance change and its indication of Late Cretaceous in the west margin of Upper Yangtze Basin[J].Geological Review,2019,65(2):477-490.
Authors:JIANG Lei  LIU Shugen  WANG Zijian  LI Zhiwu  LAI Dong  HE Yu  LUO Qiang  ZHOU Zheng and DENG Bin
Abstract:
Keywords:Upper Yangtze  heavy mineral  Cretaceous  provenance  rutile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论评》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