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通江-南江-巴中构造河坝飞仙关组三段、嘉陵江组二段气藏形成特征研究
引用本文:龙胜祥,郭彤楼,刘彬,高波,汪新伟.通江-南江-巴中构造河坝飞仙关组三段、嘉陵江组二段气藏形成特征研究[J].地质学报,2008,82(3):338-345.
作者姓名:龙胜祥  郭彤楼  刘彬  高波  汪新伟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成都,610041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05CB422100)资助成果.
摘    要:通南巴(通江-南江-巴中)构造是一个ENE向展布的大型背斜构造,已发现河坝飞仙关组三段和嘉陵江组二段两个气藏.本文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通南巴构造的形成期次与变形样式研究基础上,从构造与圈闭特征、储层特征与盖层条件、气藏流体性质、温压系统等方面开展气藏特征研究,最后分析烃源岩演化史及其与构造-圈闭演化史的匹配关系,总结成藏模式.研究认为河坝飞仙关组三段、嘉陵江组二段气藏的形成模式与前人总结的川东北成藏模式不尽相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通南巴构造形成雏形,幅度小,两翼极平缓,故捕获早期油气的能力较差;燕山中晚期,形成幅度巨大的构造,且处于南倾斜坡,有利于源岩干酪根和早期液态烃的大量裂解气运聚,此乃成藏的主要阶段.进入喜马拉雅期,NW向断裂对通南巴构造主体的改造和叠加,对早期形成的气藏系统进行分割、调整,最终形成以高点为中心、气水界面有别的若干气藏.同时,构造整体大幅度抬升,由于封闭条件好,气藏压力不降,从而形成高压气藏.

关 键 词:通南坝构造  河坝场  下三叠统  成藏条件
修稿时间:2007年4月30日

Gas-Po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and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Heba area of Tongjiang-Nanjiang-Bazhong Structure Belt, North Sichuan
LONG Shengxiang,GUO Tonglou,LIU Bing,GAO Bo,WANG Xinwei.Gas-Po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cond Section of the Jialingjiang Formation and the Third Section of the Feixianguan Formation in the Heba area of Tongjiang-Nanjiang-Bazhong Structure Belt, North Sichuan[J].Acta Geologica Sinica,2008,82(3):338-345.
Authors:LONG Shengxiang  GUO Tonglou  LIU Bing  GAO Bo  WANG Xinwe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