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波动特征与构造沉积演化
引用本文:李儒峰,;郭彤楼,;陈国飞,;张刚雄.米仓山前陆冲断带波动特征与构造沉积演化[J].中国科学D辑,2008(Z1).
作者姓名:李儒峰  ;郭彤楼  ;陈国飞  ;张刚雄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102249(李儒峰,陈国飞,张刚雄),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 成都610041(郭彤楼)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G19990433,2005CB422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672143);; 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和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资助项目
摘    要:首次将沉积波动过程分析这一新技术方法应用于米仓山前陆冲断带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成藏条件研究中,通过对研究区内典型井和露头剖面的波动特征分析,得出米仓山前陆冲断带存在有2个一级沉积波动周期(220Ma),其分别与加里东-海西和印支-燕山-喜马拉雅两个构造旋回相对应;4个二级沉积波动周期(100Ma),其与研究区两个沉积高峰期和两个剥蚀高峰期相对应;12个三级沉积波动(35Ma)和21个四级沉积波动周期(20Ma),它们与研究区不同时期沉积—剥蚀过程相对应.研究还发现35Ma周期和20Ma周期的波动曲线特征与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发育规律具有成因联系:生油层一般发育在"波峰"与"波谷"之间的转折部位,或是不同波动周期的波动曲线转折部位的叠加,呈现"X"型;储集层多发育在波动特征曲线的"波峰"部位;盖层多发育在波动特征曲线位于沉积-剥蚀基准线右侧的"波谷"部位.因此,应用沉积波动过程分析这一新技术方法,即可以从成因角度重新认识研究区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同时可以预测生储盖层的发育规律,对成藏条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 键 词:米仓山前陆冲断带  沉积波动过程  波动周期  构造沉积演化  成藏条件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