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
引用本文:刘 鹏,周 毅,王 峰,张晓梅,刘炳舰,杨红生.浅水区(潮间带)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J].海洋与湖沼,2014,45(2):253-258.
作者姓名:刘 鹏  周 毅  王 峰  张晓梅  刘炳舰  杨红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0972268号, 41121064号, 41176140号;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2011BAD13B06号;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点项目, 201005009号, 200805069号; 山东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 2008BS06001号; 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09517HY 号。
摘    要:2012年7月,在荣成天鹅湖用自行研制的沉积物捕集器现场测定底内动物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和底上动物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的生物沉积速率,以建立潮间带贝类生物沉积的现场测定方法,并评价两种贝类对潮间带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内沉积物重量差异不显著,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沉积物重量差异显著(F=58.047,P=0.000),测得的生物沉积速率与文献具有可比性,因此可以推测新型生物沉积物捕集器适用于浅水区(潮间带),能够准确测定生物沉积速率。在平均水温18.8°C条件下,菲律宾蛤仔和长牡蛎都具有较高的生物沉积速率。壳长(25.0±1.5)mm、软体干重(0.12±0.03)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44.92±4.12)mg/(ind·d);壳长(29.8±1.3)mm、软体干重(0.23±0.05)g的菲律宾蛤仔生物沉积速率为(54.84±7.77)mg/(ind·d);壳长(98.8±14.1)mm、软体干重(3.94±0.66)g的长牡蛎生物沉积速率为(1069.01±212.24)mg/(ind·d)。作为天鹅湖海区两种典型贝类,据估算,每平方米面积内的蛤仔和长牡蛎每天分别将29.9g、15.0g的悬浮颗粒物通过滤食和排粪沉积到底层,增强了水层-底栖系统的耦合作用。

关 键 词:潮间带  沉积物捕集器  生物沉积  菲律宾蛤仔(Ruditape  sphilippinarum)  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
收稿时间:2013/1/23 0:00:00
修稿时间:2013/4/17 0:00:00

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BIODEPOSITION BY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 IN SHALLOW WATERS(INTERTIDAL ZONE)
LIU Peng,ZHOU Yi,WANG Feng,ZHANG Xiao-Mei,LIU Bing-Jian and YANG Hong-Sheng.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BIODEPOSITION BY SUSPENSION-FEEDING BIVALVE IN SHALLOW WATERS(INTERTIDAL ZONE)[J].Oceanologia Et Limnologia Sinica,2014,45(2):253-258.
Authors:LIU Peng  ZHOU Yi  WANG Feng  ZHANG Xiao-Mei  LIU Bing-Jian and YANG Hong-Sheng
Abstract:
Keywords:intertidal zone  biodeposit traps  biodeposition    Ruditapes philippinarum    Crassostrea giga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海洋与湖沼》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