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4000aBP以来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分布及变异性
摘    要:采用GIS和半方差函数、空间插值等地统计学方法,对夏朝以来(分为夏朝-西周、春秋-秦朝、西汉-南北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民国6个阶段)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演变特征和空间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伊犁河谷历史时期6个阶段的文化遗址数量和出现频率变化呈倒"V"型变化,两者均在夏朝-西周达到最小值(3个和0.23个/100a),而最高值则分别出现在西汉-南北朝(422个)和春秋-秦朝(60.04个/100a);遗址空间格局经历了"双中心-多中心-连片化-双中心-多中心-单中心"的演变过程,并由前3个阶段的"东高西低"演变为后3个阶段的"西高东低",表明研究区人类活动空间重心的转移。(2)文化遗址在夏朝-西周时期空间负相关性较强,春秋-秦朝、清朝-民国时期正负相关并存,其余3个阶段则随空间距离增加正相关性逐渐降低。(3)文化遗址在后4个阶段比前2个阶段自相关变化尺度大,块金值和基台值变化均呈倒"V"型,隋朝-唐朝和宋朝-元朝-明朝属于中等自相关,其余4个阶段呈强烈自相关。(4)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与政治中心变迁、西北丝绸之路的兴衰、社会稳定性、政权更迭等是影响研究区遗址时空分布、格局演变的最重要人文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