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灌丛植物防风固沙效应北大核心CSCD
引用本文:胡广录,陈海志,麻进,陶虎,周成乾,刘鹏.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灌丛植物防风固沙效应北大核心CSCD[J].中国沙漠,2023(5):31-40.
作者姓名:胡广录  陈海志  麻进  陶虎  周成乾  刘鹏
作者单位:1.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730070;2.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黄河水环境重点实验室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102,41867074);甘肃省水利厅水资源费预算项目(甘水建管发〔2019〕255号)。
摘    要:为探究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典型灌丛植物防风固沙效应,通过野外调查观测,定量分析了固沙植物梭梭(Haloxylonam modendron)、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对风沙流流量及风沙流结构的影响规律,并应用空气动力学原理分析了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固沙植物防风效果表现为梭梭>沙拐枣>泡泡刺,且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差异显著,梭梭与其他灌丛植物相比防风效果更加显著,风速降幅可达到62.9%,有效防护距离最大;梭梭、泡泡刺、沙拐枣的阻沙效率分别为60.7%、51.0%、46.3%,且各灌丛植物在相同风速下输沙率随高度呈阶梯式递减;灌丛植物输沙率与风速符合指数函数或多项式函数关系,风速超过7.0 m·s-1时输沙率增加速度最为剧烈。梭梭的阻风效果优于泡泡刺和沙拐枣,但其近地表防风蚀效果一般,泡泡刺因为低矮密集的植株结构表现出较好的防风蚀性,但有效防护距离最小,且在高度较大时防风效果较差。

关 键 词:灌丛植物  防风固沙  风沙流结构  荒漠绿洲过渡带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