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西伯利亚与印度地块间早白垩世以来南北向缩短量的估算
引用本文:李朋武,崔军文,高锐,李莉.西伯利亚与印度地块间早白垩世以来南北向缩短量的估算[J].地球学报,2003,24(2):111-114.
作者姓名:李朋武  崔军文  高锐  李莉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岩石圈中心,北京,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新疆305项目0604专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G1990408000),岩石圈三维数据库项目(2000001)
摘    要:利用古地磁数据 ,对西伯利亚地块、拉萨地块、喜马拉雅地块和印度地块纬度运移量对比表明 ,喜马拉雅地块属于印度地块 ;分隔喜马拉雅和拉萨地块的新特提斯洋盆在早白垩世张开至最大纬度宽度 3 1.9°;早白垩世以来 ,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地块间的纬度缩短量达 5 8.2°。去除新特提斯洋盆最大宽度后 ,西伯利亚和印度地块间的陆壳纬度缩短量达 2 6.3°,大约2 760km。根据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的古地磁数据 ,早白垩世以来 ,柴达木地块和喜马拉雅地块间SN向上地壳缩短了约 5 0 .2°。早白垩世以来 ,南部地块的纬度漂移速率大于北部 ,柴达木地块与其以南喜马拉雅地块间的缩短量大于柴达木地块和西伯利亚间的缩短作用 ,纬度运移的明显差异是导致青藏高原挤压、汇聚隆升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    纬度运移    挤压

Estimation of Shortening between the Siberian and Indian Plates since the Early Cretaceous
LI Peng-wu,CUI Jun-wen,GAO Rui and LI Li.Estimation of Shortening between the Siberian and Indian Plates since the Early Cretaceous[J].Acta Geoscientia Sinica,2003,24(2):111-114.
Authors:LI Peng-wu  CUI Jun-wen  GAO Rui and LI 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